本帖最后由 風之翼 于 2013-9-15 16:10 编辑
随着网络的发展,下载速度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如今dvdiso也越来越容易获得。确实,作为光盘镜像,iso文件忠实地保留了原始dvd的质量,但与此同时,iso文件有体积大、播放不便及通用性差等问题。制作dvdrip,可以在最大限度保留视频质量的条件下,大幅减小体积。目前,用于制作dvdrip的编码器有很多,其中,x264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在画质相同的情况下,x264编码的视频体积要小于xvid,参数设置合适的话,x264编码的文件大小甚至可以跟rmvb差不多。而x264的图形界面工具megui的出现,大大降低了x264的使用难度,制作dvdrip已经不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这篇文章就以Yuki Kajiura LIVE vol.#4 PART 2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利用x264将dvd制作成PC及PSP通用的mp4的相关步骤。一、相关软件
1. Avisynth。下载: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avisynth2/files/ 图1.1 DVD Decrypter设置 3. megui。官方下载: http://x264.nl/
megui其实只是一个外壳,安装完毕第一次打开的时候,软件会自动提示需要升级,确认以后软件会自行下载所需的音频、视频及封装等工具。升级过程中会出现Profile Importer窗口,全选所有选项后按Importer。升级结束后提示需要重启软件,重启后megui安装完毕。
(最新版megui似乎对最新的x264支持不是很好,我目前使用0.3.1.1051版, x264为1183-Jeeb’s patched build) 图1.2 添加neroAacEnc路径
图1.3 添加avimux-gui路径
二、dvdrip制作步骤
1. 提取vob
1)把光盘放入光驱,或者用虚拟光驱加载iso文件后,打开DVD Decrypter。
2)选择光驱
3)选择需要提取的PGC。在此可以看到PGC 1时长1:55:37,分为20个chapter,这是live本篇。PGC 2时长仅4:53,只有一个chapter,这是特典parallel hearts的pv。这篇文章将以特典pv为例
4)destination:选择目标文件夹
5)按左下方绿色箭头,提取vob
图2.1.1 提取vob步骤
图2.1.2 vob提取中
图2.1.3 提取出来的文件,体积最大的VTS_01_1即为目标vob
2. 分离视频、音频
1)打开megui\tools\dgindex下的dgindex.exe
2)file—open,选择刚刚提取的vob
图2.2.1 选择vob文件
3)file—preview或者play,注意右边information栏。预览时间可以长一点,信息栏的内容可能会有变化(比如最后的职员表部分)
图2.2.2 预览中
4)按Esc退出预览,对软件进行设置。Video—field operation:一般而言选择honor pulldown flags,但是video type显示为Film 95%或更高的时候,则要选择force film。YUV-RGB:PC scale。Audio—output method:demux all tracks
5)file—save project,保存D2V工程及分离出来的音频。注意,分离出来的文件不要更改名字,这些文件名中包含了视频相关信息,在后面的操作中将会被软件识别并作出相应调整
图2.2.3 分离出来的文件。除了音频及d2v文件,还有一个txt文件,内容是information栏内相关信息,在后面编码中可以参考
3. 编码
1)打开megui,tools—AVS script creater。
2)Options:
Video input:导入d2v文件,然后会跳出预览窗口
Crop:裁剪黑边。先选择auto crop,然后根据预览窗口的情况,按中间四个小窗口的上下箭头手动调整。可以多浏览几个画面来确定裁剪多少
Resize:调整分辨率。因为是要给PSP通用视频,所以这里选择704×480。其它情况请自行决定。
图2.3.1 Options选项
Filters:
Colour correction:在使用dgindex时,右边信息栏中有一项Colorimetry,这一栏的内容决定了colour correction勾选与否,详情如下所示
ITU-R BT.470-----------------No
ITU-R BT.601-----------------No
ITU-R BT.709-----------------Yes
SMPTE 170 M-----------------No
SMPTE 240 M-----------------Yes
对于parallel hearts的pv而言,Colorimetry为BT.470-2 B,G*,对应ITU-R BT.470,不需要勾选colour correction
Deinterlacing:先按analyse,软件会自动分析视频,选择所需的反交错方案,但是所需时间较长,特别是像live本篇这样长度的,分析会要花掉很长时间,在积累一定经验以后,就可以自行判断反交错方案了。需要说明的是,由megui分析出来的source type、field order不一定跟前面dgindex给出的信息一致,在自己没有足够的经验之前,暂时以megui分析的为准。
图2.3.2 colour correction的选择,及反交错方案分析中(analyse显示为abort)
图2.3.3 反交错方案分析结束 Edit:
这一部分可以看到由软件生成的avs脚本,也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编辑,以下是我惯用脚本,【】是解释内容,正式脚本里不需要这一部分
LoadPlugin("D:\Program Files\megui\tools\UnDot.dll")
【加载undot.dll,()内是地址。这是个降噪工具,但是程度非常浅,只能轻微扫除噪点。这个工具不是megui自带的,需要另外下载。此句需自行编辑】
DGDecode_mpeg2source("D:\VTBL_8\VIDEO_TS\VTS_01_1.d2v")
【导入d2v文件。此句由软件生成】
tfm(order=1).tdecimate()
【反交错方案。此句由软件生成】
UnDot()
【降噪方案,Undot默认参数。此句需自行编辑】
crop( 2, 0, -2, 0)
【裁剪黑边参数。在之前的步骤选择好后,由软件自动生成】
LanczosResize(704,480) # Lanczos (Sharp)
【resize参数。在之前的步骤选择好后,由软件自动生成。#号表示之后的语句忽略,编辑脚本时善用#号可以节约时间】
addborders(8,0,8,0)
【添加黑边参数。由于是PSP通用视频,所以需要根据PSP的要求作一些妥协。PSP对视频分辨率的要求是720×480,但是在播放时会左右各切除8像素,所以之前设置分辨率为704×480,然后此处左右各添加8像素,最终视频为720×480。如果不要求给PSP播放,可以删除此句,同时需要更改resize一句。】
Tweak(0,1.1,1,1.1)
【增加亮度。可加可不加,效果请自行比较】
图2.3.4 编辑avs脚本 以上任何一步操作结束,都可以按右下方的preview avs script,然后在预览窗口看操作的结果。全部操作结束,按右下方save,相关窗口会关闭,退回到megui主界面,并且跳出新的预览窗口。生成的avs文件会自动导入到megui的主界面。在进行下一步之前,可以把avs文件用播放器打开(例如kmplayer),如果播放正常,说明该脚本编写正确,否则播放器会显示错误报告,指明错误发生在脚本的哪一行
3)encoder settings:设置x264参数。megui自带了很多已经配置好参数的设置,可以直接选择,也可以按configure进行调整。我惯用的参数是在x264:unrestricted 2pass balanced 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没有做说明的采用预设参数) 图2.3.5 encoder settings Main:
Bitrate:一般设为1000。这里可以设置不同的参数比较一下,个人觉得1000已经很够了
Threads:线程。因为是双核的处理器,所以这里设为2
Deblocking:除马赛克。默认均为0,这里要根据片源的情况进行调整,正值柔化,负值锐化
AVC Profile、AVC Level:配合PSP的要求,这里选择Main Profile、level 3
图2.3.6 x264参数选择(一) RC and ME:
M.E. Algorithm:全像素动态预测方法。越往下效果越好,所需时间越长。我一般选择Multi hex
Subpixel Refinement:子像素动态预测模式策略。数值越大效果越好,同样所需时间也越长。我一般选6
以上两个参数电脑配置及个人耐心都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尝试更高的数值
图2.3.7 x264参数选择(二) Advanced:
Custom Command Line:添加命令行。此处添加了 --sar 40:33。这是自动变形命令。我们看到的视频是16:9的,但之前在avs中设置的最终分辨率为720×480(实际视频分辨率为704×480),并非16:9。这一个命令行的意思是,将宽度乘以一个40/33的系数,令视频宽度变为704×40/33=853,853/480=16/9,符合大家的观赏习惯。
图2.3.8 编辑命令行 所有设置完毕后,按右下方update,然后按OK(一定要先按update,否则软件不会保存新设置)
4)设置Nero AAC参数
回到megui主界面,导入由dgindex分离出来的音频。
Megui同样预设了许多参数配置。我一般选择Nero AAC:NDAAC-iPod-Good
按configure,可以调整滑块来选择比特率,我一般用128kbit/s
设置完毕后,同样先按update,然后按OK
图2.4.1 encoder settings
图2.4.2 nero AAC参数选择 5)回到megui主界面,按右下方autoencode
6)弹出窗口中修改name of output。在size and bitrate中选择no target size(use profile settings)。然后按右下方queue。
图2.5 封装选项 7)回到megui主界面,选择queue选项卡,按左下角start。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了。截图上能够看到job1~4,这是之前压制live本篇时的记录,以文章所述的参数设置,单纯编码这一步花费将近5个小时。
图2.6 队列
图2.7 编码及封装(图示为音频编码)
|